構建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引領產業發展
本報特約評論員 馬虎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推動更多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成果從科研院校走進企業、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由“書架”走上“貨架”,是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最大增量”的“關鍵一躍”,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走出高墻大院,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但不能回避的是,各地區科技成果轉化不均衡、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匹配度不高、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依然存在。
因此,要牢牢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成果轉化提出的新要求,牢牢牽住科技成果轉化的“牛鼻子”。要推動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一體化布局,構建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有效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
首先,要圍繞供給端加強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新源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將成果的產生與轉化并重,讓高校院所與產業發展對接,以“有組織科研”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創造高質量、高價值科技成果。
一是前瞻性布局前沿技術。在量子信息、干細胞、腦科學、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學等方面集聚力量,進行科技攻關,努力形成一批原創性、顛覆性技術成果。打造前沿技術策源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源頭活水。
二是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探索由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新范式,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進一步發揮企業作為“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的作用。
三是體系化構建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體系、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形成一批前沿領域的“創新高峰”,加快構建具備搶占世界科技前沿、具備源頭科學創新和前沿技術創造能力的原始創新策源體系。
其次,要圍繞中間端建立高效順暢的科技成果通道,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新橋梁”??萍汲晒D化成功,必須跨越產品中試的“死亡之谷”。因此,有必要開展“有組織轉化”,更好地連接科研和產業。
一是完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全國統一、互聯互通、競爭有序的技術交易市場,打造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樞紐平臺,促進精準對接、精準協同、精準轉化。
二是提升轉化服務體系效能。建設一批概念驗證和中試平臺,提高工程開發、技術熟化、樣品試制、測試驗證等中試服務水平,加強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培育若干國際化、全方位、綜合性的技術轉移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周期服務。
三是建設高能級轉化功能平臺。建設一批集研發、轉化、孵化、服務、產業、資本于一體的高端化和規?;滦脱邪l機構,持續打造全鏈條平臺體系。
再次,要圍繞需求端將科技成果應用到產業鏈,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新場景”。要以場景為牽引,貫通研發與應用,深入開展重大科技成果應用示范和產業化推廣,構建全鏈條貫通的轉化模式和產業培育體系。
一是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未來產業“無中生有”。充分發揮前沿技術的“增量器”“放大器”作用,加強研發上下游配合與新技術集成,實現技術創新、場景應用、自主產業生態的一體化布局,形成擁有技術主導權的創新集群。
二是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推動傳統產業“有中生新”。探索完善企業以創新聯合體形式或作為產業鏈鏈長牽頭參與重大科技項目的機制,對傳統產業進行再造,為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科技支撐力、創新驅動力。
最后,要圍繞環境端營造充滿活力的轉化生態,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新要素”。要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設“政產學研金介用”協同生態,大幅提高科技資源配置效率,激發知識、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活力,讓各類優質創新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一是繼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的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所有權等核心問題,積極推進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機制試點等探索,進一步調動成果轉化各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是強化專業化轉化人才隊伍建設,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構建前沿技術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科創學院等特色學院,引育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型人才、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能夠拓展新勞動對象的工程型人才和能夠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服務型人才。
三是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深度融合,形成“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金融支持,建立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競相跟進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探索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科技成果轉化。
附件下載: